本院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在2017年下半年度新到2位訪問學者。分別是獲教育部獎補助外國人士來台短期研究的匈牙利科學院 (Hungarian Academy of Sciences)地理研究所研究員David Karacsonyi博士,來台研究期間為2017年6月~11月。以及來自南韓祥明大學(Sangmyung University)的地理系助理教授Sookyung Park 博士,來台研究期間為2017年7月~2018年7月。
自2013年起,David Karacsonyi博士即與台灣的學者一起從事研究工作,研究城鄉互動,農村城鎮化,農村和邊緣化城市傳播活動。David Karacsonyi 博士對東歐國家的農村地區,農村/邊緣地區人口,遷移過程和風險的類型學做過研究。他於2014 - 2015年在日本學術振興會(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做過客座研究員,故也具有日本田野的研究經驗。David Karacsonyi 博士此次與張康聰教授在台共同研究”Rural industries as a factor of strategic development for Taiwanese aborigine people”(農業產業作為台灣地區人力資源戰略發展的因素)。為了解台灣的鄉村產業,以及原住民人口居多的山區地區,要如何提高當地社區的生活質量,需要哪些策略性的區域政策。David Karacsonyi 博士將分析地方發展的關鍵因素。在以社區為基礎的農村產業發展經驗,日本的經驗研究可供臺灣參考,又地方產業如何能改善原住民人口的生計,並停止其外流和邊緣化?此次來台研究,希望對台灣邊緣地區,空間不平等,及區域政策,做出了解及提供解決方案。其研究目標是總結世界各地的邊緣地區和農村地區的研究,建立實證案例。台灣的研究經驗,可與後社會主義的歐洲國家如何緩解空間邊緣化的過程(如匈牙利),做比較研究。學術研究的成果,可增加世界各國的學者對臺灣邊緣地區如農村及原住民社區的了解,也試圖對空間的不均發展提出有所助益的區域政策。
Sookyung Park 助理教授亦曾於2009 - 2011年在日本學術振興會(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擔任研究員,並在2013-2014年擔任祥明大學地理學系主任,她也曾任韓國經濟地理學會秘書長與國際事務長。她在台的研究計畫主題為 “A geographic study of folk religions and therapeutic landscapes of Mazu” (媽祖的民間宗教與治療地景的地理學研究)。治療地景是指與治療相關的身體和心理場所,包含環境,情況,地區等。物理治療地景,如醫院,公園和溫泉,促進身體活動;心理治療地景,如心理醫院和心理諮詢中心,解決心理問題;精神治療地景是指宗教治療精神問題或幫助人們恢復心理穩定的神聖地方。精神治療的地景往往與該地的神話有關,具有可以深化神話、深化信仰的關鍵特徵。Sookyung Park 助理教授以其文化地理學的研究專長,自地方、區域、跨國等尺度,探討媽祖信仰的歷史、現況、地理擴散、治療地景意義等,由林楨家教授負責接待。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目前有三位境外學者進行訪問研究,詳細資訊可參考網頁: http://www.geog.ntu.edu.tw/index.php/tw/people/scholar-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