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90年慶
研究與教學
國際交流
榮耀分享
探索理院
學生訊息
活動報導
人事動態
第35期出刊日:2018.3.31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楊楠子人文學術講座」邀請Neil Brenner教授來台訪問講學

文/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本院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楊楠子人文學術講座」邀請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院都市理論教授Neil Brenner來台訪問講學。2018年3月7日於本系發表「世界是都市嗎?(Is the World Urban?)」公開演講,吸引爆滿聽眾,臨時另外開設二間教室進行現場直播。Brenner教授演說生動極具感染力,善用圖像化表達詮釋原本艱澀的理論概念,現場反應提問熱烈。

圖 1 Neil Brenner教授於本系演講「世界是都市嗎?(Is the World Urban?)」

Neil Brenner可以說是當前最重要的批判都市與區域研究的地理學者。事實上哈佛大學並沒有地理系,但在都市設計學院聘任當前學術表現最傑出的都市地理學者加入陣營,而Brenner教授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哈佛從紐約大學挖角過來,成立的都市實驗室(Urban Theory Lab)。Brenner教授研究專長於都市問題的理論、概念與方法之探索,拓展了以國家空間轉型與尺度政治經濟視角理解都市化現象之開創性研究取徑。2000年代初期,全球化現象開始成為社會科學研究顯學之際,Brenner教授將全球化現象連結到新型態都市化問題與不均發展,強調分析當前資本主義社會鬥爭與制度調節的空間性,亦即從國家空間形式的再尺度化和再領域化作為理解全球都市問題的關鍵。他所開展的研究視野也帶來關於新自由主義的反思與論辯。當前資本主義的新自由主義化,對他而言主要表現在從城市、大都會帶到跨區域治理模式的重塑。Brenner教授批評「城市競爭力」已然成為國家計畫與策略的主要議程,悄然轉移了我們對於社會空間治理與支配的問題意識,卸除了國家再分配與均衡發展的負擔。他近年的研究,聚焦在發展「planetary urbanization」、「new urban spaces」與「the scale question」等概念,並嘗試跟localist及post-colonialist等不同批判視角就「空間性(spatiality)」、「裝配(assemblage)」等概念對話。Neil Brenner教授開展的社會空間理論與方法已成為當前都市規劃與地理學界普遍被運用、對話與反思的知識構成,非常難得邀請親自來台與國內學界交流對話。

在地理系的演講中,Brenner強調釐清都市問題需要以理論為前提,都市不僅只是一種經驗狀態,對都市的認識已由理論和意識型態所中介。當前診斷都市問題的知識觀點是以芝加哥學派為主流,他們把城市彷彿放在顯微鏡下分析。另一種,則是將城市置於遮蔽陰影下,分析城市及其腹地(hinterland)的新陳代謝。Brenner視後者為「反向之視像化(counter-visualization)」,可作為(再)概念化和理論建構的方法。在此反向視野下,Brenner指出都市聚集有不同的空間形式和尺度,都市核心與「非城市」外圍(腹地、郊區、荒野)的社會-環境轉型緊密交織,而後者正成為都市化的策略領域。因此,他進一步強調「全域都市化」之特殊性:並非「城市」的普遍化,而是腹地被加強運作以支持全世界城市建設的成長與擴散。

圖2 Brenner教授演講會後與嘉賓聽眾合影

因應Brenner教授此次來訪,本系徐進鈺教授於2017年(秋)在台大地理系開設「Reading Brenner」課程,提供包括地理系與相關社會科學學科的研究生系統性閱讀,討論Brenner教授所代表的都市化政治經濟學相關理論與概念,訓練具問題意識之提問。經過一整個學期的閱讀討論,讓學生更能掌握與Brenner對話的機會,拋出不少深具意義的提問。此外,Brenner也保留3月7日演講完後的下午時段,與Reading Brenner修課同學及感興趣的讀者進行面對面的討論答詢,並對每位參與者的研究課題熱忱地提供建議與經驗參照。

圖3 Brenner教授與研究生學術座談合影

感謝科技部和台大地理楊楠子人文學術講座對於本次Brenner教授來台訪問講學的支持。為了深化與訪問學者之間的互動,充份擴散邀請國外學者來台之效益,建議可以嘗試透過系列課程、讀書會或工作坊的交流形式,讓應邀來訪學者與國內學界之交流互動更為深刻、更具實質影響力。